•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肺腺癌

    [复制链接]
210315 309 荷花池荒岛 发表于 2014-3-24 12:31:48 |
SeaSound  高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15-11-1 08: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SeaSound 于 2015-11-1 08:52 编辑

“在人活着的时候要好好珍惜,哪怕再苦再累也值得。” 喜欢这句话,但也相信两人间特有的缘分是缘定三生,前世、今生、来世都注定要在一起的。

祝你母亲治疗顺利!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5-11-2 11:36
荷花池荒岛  硕士一年级 发表于 2015-11-2 06: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荷花池荒岛 于 2016-2-3 14:45 编辑

1)艾灸究竟是什么
http://zhongyi.sina.com/news/aj/20159/207627.shtml

艾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手段之一,以其操作简单、疗效突出而深受广大患者的喜欢。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的发展历史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一、“灸”字考

“灸”字,在现存文献中,以《庄子》最早提及。如《庄子·盗跖篇》载孔子劝说柳下跖,碰了个大钉子,事后对柳下季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但“灸”的本字是“久”字。如1975年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奉墓竹简(法律文书)《封诊式·贼死》中载,“男子丁壮,析(皙)色,长七尺一寸,发长二尺,其腹有久故瘢二所”,此“久”即“灸”之本义,训为灸灼。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阴阳》),《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脉法》、《武威汉摹医简》中均作“久”字。“久”以后演变为“灸”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曰:“灸,灼也,从火”。 从甲骨文字形的研究考证,现代胡厚宣认为,“我释床,亦即庥字……字当象一人卧病床上,从木象以火艾灸病之形”。灸法已在殷代出现。康殷认为在商周初期灸法、熨法已普遍流行。

二、灸法的起源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千人类掌握用火之后 在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就已开始用火。陕西蓝田人在100万年前就有用火的痕迹,北京周口店人在50万年前已经掌握了用火的方法,并已能保存火种。 《庄子·外物》载:“木与木相摩则燃”,《绎史·大古第一》载:“燧人钻木取火,炮生为熟,教人熟食”。人们在百万年的加工石器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摩擦生火的事例,从钻木、刮木等生产实践所引起的燃烧中,逐渐获得了有益的启示,终于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此种简便的方法,直到解放前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仍在使用着,如佤族用木棒上卜交互摩擦取火,苦聪人锯竹取火,黎族钻木取火等。 火的发现和使用跟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火的掌握既可使人类躲避猛兽的侵袭,可以熟食,又可抵御严寒酷冬的恶劣气候,还可将树木等用火燃着后灸于患处,祛除寒邪,解除痛苦。

三、灸的材料的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对灸火的材料亦有所选择,至《黄帝虾蟆经》已载有松、柏、竹、橘、榆、帜、桑、枣等八木不宜作为灸火之说,因为其对人体有所伤害,所以逐渐被淘汰,但桑树灸在后世亦有用之者。槐木火灸,病疮易瘥,但艾叶熏灸则疗效最著,故以后才逐渐多用艾叶来代替其它灸疗。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四、灸的适应症

灸疗,起初主要是用于治疗寒症的。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唐代王冰注:“火艾烧的,谓之灸焫”,用这种烧灼疗法治疗“藏寒生满病”是颇有疗效的,以后逐渐发展为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 《左传》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载,晋景公病,延秦国太医令医缓来诊,医缓说,“疾不可为也。病在盲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攻”即是灸法,“达”即是刺法。

五、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起源于——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 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毛茛传释:“艾所以疗疾”。从远古时代实际临床运用早于文字记载的特点来看,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18载西戎的卜法:“以艾灼羊髀骨,视其兆,谓之死跋焦”。以此印证,我国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 《孟子·离娄篇》载:“今之欲王音,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当在西周之前。

六、艾灸历史

艾灸历史源远流长,纵观艾灸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里程,第一个是传统艾灸,第二个是现代艾灸,不论是传统艾灸还是现代艾灸都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之处。传统艾灸有效,但有烟(有毒),有火(不安全),操作不方便(需要专业人士);现代艾灸,虽无传统艾灸之弊病,但疗法单一,有时好转反应太强烈,使有些客人难以承受,这正是其单一疗法的局限性所造成。


2)艾灸新手要如何找穴位
http://zhongyi.sina.com/news/aj/20159/208472.shtml

人体有许许多多的穴位,如何找穴位是门很有讲究的学问。很多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以后,才会熟练的掌握这门学问。治愈艾灸新手,则应该遵循以下这些方面来寻找!

如何找穴位?

人身上的穴位,并不像黄帝内经里面说的那样“在固定的地方”。比如关元穴,就肯定在人身上肚脐以下三寸,然后你用手量出那个位置就肯定是关元穴——其实这是现在人的误区!这是现在的那些庸医把书给“读死”了!

具体找穴位的方法是

1、首先在书上或者网上查出要灸的穴位的位置;

2、然后用自己的手在身上量出精确的身上的位置;

3、用点燃的艾条在身上的那个位置上面动作小一点,左动动,右动动,上动动,下动动,具体范围不要超过1厘米,来回找,找到能发动“感传”的具体的地方。也就是放到这个地方,感觉到“不仅仅是这个皮肤烫热,而是其他地方也开始热了”。

找到这个地方之后就可以开始放在上面灸了。

每个人的穴位都被黄帝内经标注好了,其实是很精确的,只不过每个人的具体穴位可能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的成长经历,个体不同,所以穴位可能不会一模一样。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去找。并不要完全按照书里面说的,就认定了那个地方。

“书,不要读死了”

千万千万,不要“太执着”于书本上面的那个穴位的具体位置,但一定要以这个书本上的穴位的位置为出发点,在它旁边不超过一厘米的范围内寻找最佳的敏感点。

可能你一开始的时候仅仅感觉到艾条下面皮肤热、灼热、烫热,不要慌,你来回动动,可能就会在这个穴位的旁边不远的地方,能发现即使放在上面,也感觉不到皮肤热,而是里面发热,或者其它地方发热,那么就在这个位置艾灸。尤其是在灸“关元”和“气海”的时候,你可以好好体会,虽然这两个地方相距不是太远,但感觉很不一样。

每个穴位原则上是“灸到感传消失了,只能感觉到皮肤灼热”为止。每个穴位灸15-20分钟为好。

例:灸气海、关元的“传感”体验

在灸气海或者关元的时候,一旦发生了“感传”的现象,那么从灸这个地方开始,会围绕身体一周,像一根烧热了的铁丝围在你的小腹上面,从前面到后面,一根线都是热的,如同拴了一根热的皮带在腰上。这根热的“带”就是带脉,如果出现了这个感觉,就是“带脉”打通了。

艾灸时候,心情平和是非常重要的哦,不建议一边听音乐、看电视,一边艾灸。艾灸的时候用心去感受灸火的流动,不仅能够提高艾灸的疗效,还能放松自己的心情给自己一个乐观的心态,可谓是一举两得哦。

要想艾灸的疗效好,很简单一句话:“灸之要,气至则有效”。

什么是“气至”?

“气至”就是:灸的表面不热深部热,局部不热远部热,此处不热其他地方热或者麻,或者胀,或者痛,或者其它的非“烧灼皮肤”的热感。

你肯定有个问题,就是:我艾灸的时候,肯定是灸片下面的皮肤感觉热啊,怎么会是肚子里面深的地方热呢?或者是这个地方不热,而是灸肚子的时候,背上热呢?或者灸大腿的时候,脚板热呢?

其实这就是上面说的那句话“灸之要,气至则有效”。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灸疗的要点,是通过艾条灸某一个敏感的地方,并且这个地方发生了“感传”的现象,传到了其他地方去了,那么就是针灸所谓的“得气”了,那么如果发生了这种感觉,那么就算是“气至”,就是有效的。

如果没有发生这个感觉,仅仅是感觉到艾条下面的皮肤感到了“烧灼”烫痛的感觉,那么这就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地方。

记住:一定要找自己身上最能发生“感传”的地方,这是关键!


3)黄金昶:刺血拔罐艾灸治疗肿瘤研究---癌性疼痛\下肢无力
http://soho-cs.blog.sohu.com/224328741.html

刺血拔罐方法治疗许多临床难以解决的疑难病,在肿瘤也是如此,我在应用刺血拔罐的同时,再加上艾灸,效果相当满意。
       艾灸在下面的章节中我将重点介绍,肿瘤是外科病,中医学认为外科病的病机就是气血不和,刺血拔罐可将邪气引出,祛除瘀血,调畅气机,之后艾灸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邪气聚集,而且艾灸可恢复脏腑功能,在治疗肿瘤方面较单纯刺血拔罐效果要好。

      (一)操作方法:

       在注射器刺血之前,先用针在相应穴位上针刺,留针2-3分钟,使其气血聚于局部;然后刺血拔罐;在刺血拔罐后立即用艾卷对放血处进行艾灸,一般视情况灸治20-40分钟。

      (二)适应症及主穴

       [肿瘤引起的疼痛]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痛则不通,通过刺血拔罐艾灸可以使血气得畅,邪热得出,正气得助,疼痛消失。

       1.肿瘤浸润引起的疼痛,主穴:体表局部压痛点

       病例介绍:1.朱某,男,32岁,盆腔粘液腺癌术后复发,侵及直肠骶尾椎,引起骶尾椎疼痛,疼痛导致睡眠困难,诸药无效,用刺血拔罐艾灸骶尾椎压痛点,一次就疼痛明显缓解,第二次疼痛继续缓解但出现左下肢行走障碍,继续治疗5次后疼痛若失。

       2.李某,男,60岁,为鼻咽癌放疗后肿瘤复发颅底侵犯,引起右侧太阳穴、面颊疼痛,用硫酸吗啡控释片,60毫克,每日2次,不能缓解疼痛,用此方法选太阳穴、下关等穴位,一次疼痛即缓解。

       3.某中年女性,为胰腺癌腰部疼痛,已不能行走,予腰部疼痛处刺血拔罐艾灸一次后,疼痛明显缓解,即可离开轮椅行走。

       2.骨转移疼痛,主穴:体表局部压痛点

       病例介绍:1.朱某,男,58岁,为肺腺癌肝骨转移患者,左股骨远端转移,予骨转移灶放疗,疼痛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以至左下肢不能移动,患者虽为军人但惧怕针刺,口服吗啡类药物效果无效,无奈之下接受刺血拔罐艾灸,一次后即能活动左下肢,但不敢着地,两次后即能下地但不敢行走,三次后可以行走,高兴的和大家挥手,说“我们胜利了”。

       2.张某,女,38岁,乳腺癌脊椎转移,在予脊椎水泥灌注后出现左下肢疼痛剧烈,超敏,拒按触,已2月,每日以泪洗面,痛苦不堪,无法睡眠,两眼布满血丝,某周五上午经人介绍找余治疗,首先予阳陵泉、委中、环跳等穴位放穴拔罐,20分钟后疼痛缓解,可以用手按其患肢,下午5时又给其刺血拔罐艾灸一次,疼痛大减,自己一拐一拐高兴回家了。

       [下肢活动受限或无力]肝主筋,血荣筋,通过调理脾经合穴等穴位可以养血舒筋,促进功能恢复。

       下肢屈伸不力,主穴: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或加环跳

       病例介绍:1.徐某,女,50岁,肺泡癌脑骨转移,在右股骨大转子处有转移灶,就诊时患者自述,两腿上楼时抬起无力,予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刺血拔罐艾灸2次后患者上楼已无困难,至今3月未再述不适。

       2.高某,女,58岁,为肺腺癌脑骨转移,某日哭诉,右脚不听使唤,不能主动钩鞋穿鞋,甚是恐惧,予环跳、阳陵泉、阴陵泉刺血拔罐2次后此疾即失。

       3.赵某,男,62岁,为肺鳞癌患者,某日述两下肢软无力行走,予环跳、阴陵泉、阳陵泉刺血拔罐艾灸,配合神阙、气海、关元艾灸,1次就述明显缓解。


4)艾灸百会、大椎巧治“烦心的肿瘤发热”
http://huangjinchang.haodf.com/huanyouhui/thread/1474518402.htm
。。。。。。
对于艾灸大椎百会治疗肿瘤发热,还得追溯到我的几位师姐杨静、张惠子、田桢,那时候有一个肿瘤肠癌晚期的老病人,连续几天高热,已经除外感染因素,西药对症退热,只能取得短暂的缓解效果,口服中药也未见明显起色。家属和黄老师都有些着急了,于是老师下班前就跟师姐说,“用艾条灸百会、大椎,每个穴位半小时,我希望这个病人明天不再发热了!”师命难违,师姐那天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为了保证效果,师姐们自己拿着无烟艾条站在病人床头,亲自给病人做艾灸。艾灸后患者不适感觉渐渐消失,安静睡着了。师姐们兴高采烈回去了,第二天一早,师姐们一到医院,换上白大褂就直奔患者病房。患者及家属见到她,满脸欣喜地告诉她,患者不仅没再发热,还睡了个好觉。师姐悬着的心顿时终于可以落下,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总算是不辱师命,同时也为患者解除痛苦感到高兴,为自己的努力得到回报感到满足。

老师上午查房,问师姐,患者热退了吗?师姐们高兴地会回答“烧退了”,老师紧接着问“怎么退的,患者有什么感受?”,师姐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其实老师一早也看过患者,询问患者感受:“灸百会时患者头部变凉,不再晕胀;灸大椎时,患者全身发热,甚是舒服”。据说当面还笑着批评了师姐们看病不仔细。因为老师不喜欢当面表扬学生,大概是害怕我们会因此骄傲自满吧!只是后来常常跟我们讲起这件事情,每每提及,老师的赞赏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也成为我们后来人奋斗的动力,因为我们也希望老师在以后提及我们时,有那样的表情。

后记:这位患者后来几天仍坚持艾灸,不仅不再发热,而且体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恢复,至此以后,艾灸退大椎、百会退热成为黄家军治疗肿瘤相关性发热的杀手锏之一。有人会问,病人发热,为什么还用艾灸呢?艾灸后病人体温应该更高才是呀!其实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也是艾灸的神奇之处。要理解这样的神奇,有个要点,第一是穴位的选择,补虚选用气海、关元、足三里等补益穴,而退热则需选用大椎、百会等阳气汇聚的穴位;第二是在选穴准确的基础,要明白艾灸“以热引热”的原理。

当然,有时候肿瘤发热也没那么单纯,还需配合其他的治疗,如大椎刺血拔罐或十宣刺血。值得说明的是,黄老师用中药治疗肿瘤性发热,尤其是不明原因的发热,有其独到的经验,他以虚实辩证为纲,结合患者整体情况,属实者,多选用小柴胡汤、栀子豉汤、升降散等方加减;属虚者,选用补中益气汤和逍遥散加减。每个方子的选择都有其相应的指征,具体参见《黄金昶肿瘤查房实录》关于“肿瘤患者发热的治疗经验”,里面有详细的用药说明。此外,针对顽固性高热,黄老师还有一个经验方(石膏,山药,麦冬,花粉,生地,玄参,沙参,薄荷,佩兰,冬瓜仁,大青叶,板蓝根等),若高热仍不退,上方加羚羊角粉0.5g、水牛角粉10g,或加安脑丸、安宫牛黄丸,观察了几十例病人,效果很好,故在此分享。


5)视频专集:艾灸疗法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4321702.html


6)艾灸的人必看:艾灸注意事项,禁忌;灸感,返病现象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9173032/

总是有一些人在说“哎呀,我艾灸后某某地方发痒,发凉,发胀,艾灸后我的毛病好像加重了,艾灸后有上火现象,怎么回事啊?不会灸出问题了吧,艾灸不会不适合我吧” “能不能一边泡脚一边艾灸啊?能不能一边吃东西一边艾灸啊?”为什么我灸了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出现返病现象呢?是不是艾灸对我没有用啊??

每次看到这样的问题只能一遍又一遍反复解答,解答的多了,真的有种无奈和烦躁的感觉。既然做艾灸为什么不能主动去了解艾灸的相关资料呢,不说了解多少,了解的多深,网上随手一搜就能搜到很多的关于艾灸的注意事项,禁忌,灸感,返病现象总应该去了解吧。

下面把这些问题总结归纳出来,希望大家能认真看看,既然做艾灸就要正确认识艾灸,正确去操作!不去了解艾灸,出现一点点本是正常现象的小问题就大惊小怪,心里发慌,那不如不做!

【我适不适合做艾灸】————————————

只要不是下面这三种体质的人都可以做艾灸(下面症状中占了3条以上则不适合艾灸,没占3条以上则可以)

【阴虚火旺】症状:下午或晚上身体或脸颊发热发烫;身体燥热不喜多衣,手足心发热;心烦,失眠多梦;盗汗;总是口干咽燥;大便干结难解;小便少颜色深黄;舌体薄瘦,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伴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伴头昏,腰酸乏力等。】

【阴虚阳亢】症状:舌红无苔,舌体干燥;两颊潮红发热;,盗汗;五心烦热;咳血;视物不清;形体消瘦干枯;烦躁失眠;麻木拘急;或遗精,性欲亢进等。

【湿热过盛】症状:舌质很红,舌苔厚黄;大便干燥难解且粘滞;小便深黄;皮肤油腻总是长脓包型痘痘,痤疮等;口气很重;

对照下面症状看看,你是否占了2条以上,如占了2条以上(含2条)则不能灸,不满2条就可以灸 (以下症状为常态,偶尔出现不算

1: 大便干燥难解,小便深黄(早晨第一次小便深黄不算),舌苔深黄厚腻,皮肤油腻总是长脓包型痘痘,痤疮等。

2:舌头没有舌苔且舌头颜色鲜红或火红或有裂纹!

3、身体常常感到燥热,特别是下午或晚上,或者是脸颊在下午或晚上总是发热发烫。

4、形体消瘦干枯,视物不清,心烦气躁,晚上容易亢奋睡不着觉。

【艾灸注意事项】 ————————————
1.艾灸功效很多,但是艾灸不是万能的。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应该先去医院检查确诊是什么问题,而不能不管哪里不舒服都企图靠做艾灸来解决。

2、艾灸要想有好效果,还需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不要觉得,反正艾灸能养生,能治病,我就可以熬夜,可以不注意饮食,可以随便乱来了。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艾灸什么也帮不了你。

3、施灸顺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这说的是施灸的顺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左边,后灸右边。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阴脉,阳脉参考:http://www.xici.net/d177845159.htm

薰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并安静身心,使气在全身均匀流通以达四肢末梢。

4、不要急于求成,一次灸过多穴位,灸过长时间。治疗某种疾病要严格按照治疗该病的要求去灸。日常养生灸,每次可灸2、3个穴位,一个穴位灸10-20分钟。时间上有4种选择:可以隔天灸或连灸2-3天停1-2天;或连灸3-5天停2-3天;切忌长期不停歇的一直灸,也不要想起来才灸一次。 (如治疗急性病,突发疾病则一直灸到病好为止)

5、艾灸的时候要专心点,分散注意力很容易烫伤自己,甚至烧坏家里东西。 且专心艾灸静心感受艾灸的热力比边灸边干其他事效果要好。

6、艾灸的过程中,有的人很快见效,而有的人迟迟不见效。这些都是正常,因为各人体质不同,疾病程度不同,恢复能力不同,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艾灸见效的时间。所以艾灸没有固定的见效标准。只要你按要求正确的坚持灸下去,肯定能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功效。

7、艾灸前、后都喝一杯高于体温,有点烫嘴的温开水(绝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艾灸过程中禁止吃东西。灸后1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如有特殊情况非要洗手,洗澡,要用高于体温的热水尽短时间内洗完。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8.要注重灸料的质量,艾绒的好坏取决治疗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好的艾绒,这样不伤经络。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鲜蒜,保持新鲜。

9、有些人施灸后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乏力,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10、有些人艾灸过程中会有返病现象,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证明病邪存留的拨争状态,也体现正气在一点点积累。有返病现象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现象。

11、月经期间不要灸;(经量非常非常少的情况下可以灸)
12:如果打算怀孕,不采取避孕措施的时候就不要艾灸了(这点主要是防止在艾灸的过程中已经怀孕,本人却不知道,还在继续灸,特别是就腹部,腹部高温对胎儿是有影响的!)

【艾灸禁忌】——————————————————
1、持续发烧之病人禁灸;
2、孕妇禁灸;
3、皮肤发炎红肿溃疡部位禁灸;
4、皮肤过敏者、皮肤超敏感者禁炙;
5、激烈运动后禁灸;
6、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
7、饭后1小时内禁灸(这点不绝对,如果吃的很少,完全没有饱腹感,则可以半小时后就可以灸);禁止一边艾灸一边吃东西!
8、过饥、过饱、酒醉禁灸
9:没有自控能力的人禁自行艾灸!
10:术后伤口没复原者禁灸
11:阴虚火旺,阴虚阳亢,湿热过重这三种体质人禁灸,应先滋阴、泻火,调整阴阳平衡。

【阴虚火旺症状: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伴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疼痛,伴头昏,腰酸乏力等。】

【阴虚阳亢症状: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咳血,视物不清,消瘦或失眠,麻木拘急,烦躁易思,或遗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等。】

【湿热过盛症状:舌质很红,舌苔厚黄;大便干燥难解且粘滞,小便黄;皮肤油腻总是长脓包型痘痘,痤疮等;口气很重;】

【艾灸的灸感】————————————
艾灸要真正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功效,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三阶段人体出现的感觉,也就是所谓的“灸感”。

灸感是人们在做艾灸时自我所感知的一种气的变化。这种气的变化根据不同的体质可以表现为:酸、麻、胀、痛、痒、冷、热、风、寒、凉十种灸感。这些灸感出现时是多样化的,有时象蚁爬,有时像流水,有时象冷风吹,有时忽隐忽现。根据这灸感的不同变化,可以总结为在施灸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三种不同效果。 每个人的灸感出现时间也各不相同,也许有的人灸1、2次就出现灸感,有的人灸1个疗程还没出现灸感,人体本来就是各不相同,不可能大家都有个固定的标准,所以根据别人的灸感来断定自己艾灸是否有效是极其错误的。

第一时期为灸火循经:多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三种热感现象,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活推动循环起来了;
第二时期为正邪相搏:多表现为酸、麻、胀、痛、痒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发自动与病灶的邪气相搏斗。
第三时期为开门驱邪:多表现为风、寒、凉、冷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了。

所以灸感的出现与否,标志着施灸效果的好坏,而灸感的出现主要与被施灸者的正气强弱有关,又与施灸者的操作手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与施灸的环境有关。这只能由施灸者自己去感受了。。

【艾灸的返(排)病现象】——————————
在我们用艾灸治疗疾病的时候,会有50%以上的人,会有返病现象发生。 (注意!只是50%以上的人会出现,并不是100%的人都有返病现象)

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证明病邪存留的拨争状态,也体现正气在一点点积累。有返病现象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现象。

有人问“为什么我没有返病现象呢?艾灸对我没效果吗?”
艾灸医师单老师的解释:【原文摘录】
1、 你的身体状态还算不错,艾灸没有几次,还没等到他返病,用艾灸就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改善。
2、有可能你的疾病已经很久了,属于慢性病,短期内艾灸还没有反应,以后有可能会有返病的现象。而且不止一次,这需要自己体会。
3、有的人返病较轻,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体会,就已经过去了,但是,不等于没有返病,只不过您没有体会到。
4、 有的人返病会有很多次,这种返病多次的,属于疾病较深,得逐步把疾病从体表排出,所以一般遇到这类排病反应的,如果在体表反应不很完善,那么请您及时人为地给他一个排病的路径,那么这个路径有可能是刮痧和点刺放血。

艾灸的排毒通道:
1,出汗排毒,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有人艾灸过程中或艾灸后,流鼻涕,打喷嚏,这是体内寒气外排的表现。
2、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开始起红疹,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慢慢会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3、有些人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没有关系这些反应慢慢都会消失的。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4、有些人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拉屎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有这种反应的,一般胃肠有问题,或有肿瘤发生。肠道问题居多。
5、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了上火的症状。(如果艾灸出现上火的情况,想快速达到祛火的目的,那么先停下来艾灸,借助于食物来达到降火的目的。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不干燥,小便不混浊。;常吃绿豆粥、荷叶粥或绿豆汤、莲子汤(不去莲心)。;多吃山楂、山药等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的食物。;每天要多喝白开水,或糖盐水,也可以降火;另外,可以多吃一些如苦瓜、绿豆汤、西瓜、冷饮等清热降火的食物。取冬桑叶3克,加上白茅根和麦冬,再适当加一些甘草,用来泡水喝,可以达到清热降火的目的。)
6、有的人初次艾灸的,会有发烧的症状,没有关系,多喝水,可以再督脉和膀胱经刮痧或拔走罐都会退热,而且降火气。
7、我的治疗理念是,治疗疾病,一定要给疾病一个出路,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习惯的路径。一般疾病在下肢排出的路径是我们理想的路径。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他会自己寻找出路。
8、有的反应会出现头晕耳鸣,眩晕的,遇到这样的反应,可以停下来,休息几日。如果这种反应迟迟不过,在大椎点刺放血或刮痧,这种反应会慢慢消失,有的人会重复这种反应2-3次后,慢慢适应。
9、艾灸的走串,遇到这样的很正常,也不要大惊小怪,有艾灸的通串就比没有要好,经络的通串,提示经络疏通的是否通畅。
10、妇科疾病在艾灸的时候,有人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有人会有水样的,脓样的分泌物,白带带血等,这些都是艾灸在帮助调整和消炎,一般过一个阶段,这些分泌物会逐渐减少。如果有肌瘤,积液,囊肿等妇科疾病,在经期的时候,会有烂肉,血块,血水等排出,应该是肌瘤,积液,囊肿的分解。不要害怕,有上述疾病的人建议经期艾灸,给疾病以出路,月经期就应该是排出的路径。
11、大姨妈出现暂时性失调,如提前,推后,经量增加或减少,天数减少或延长,经血颜色有改变,有褐色,黑色,暗红色血块排除。特别是有妇科问题的人,本身月经就不调的人,艾灸后,大部分人都会在大姨妈上有上述反应。
12、经过几次艾灸,或一段时间的艾灸后,有的人会表现出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表现在体表,这种反应在冬天和春天的季节更加严重,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阳虚的厉害。需要继续艾灸,同时配合患处的刮痧,或按摩等辅助治疗的方式,使寒邪尽快排出。一般到了夏季伏天的时候,这种反应可以消失。但是如果体内寒邪没有排尽,这种反应在其他季节还会有,所以坚持艾灸很重要。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话“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对于寒邪较重的病人你需要断断续续艾灸三年甚至更久。所以艾灸是一个慢功夫。
13、拔罐过程中出现的水疱,是体内病原体某种病毒外排的一种现象,也是强制排毒的一个方法,在排毒过程中不要抑制水疱的产生。有的人认为是留罐时间长才会出疱,就缩短上罐时间。其实出疱跟时间没有关系,有的人还认为是火烧的,这些都是对出水疱没有从根本上去理解认识而已。对于火罐根治疗法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我们不应该回避,而是要主动地面对,从中去了解它,认识它。经历了十多年的体会与实践,我总结出,其实出水疱是好现象,说明排毒快。在第一次上罐时,罐口就可能出现水疱,或脓水,出泡沫、凝血等现象,这些东西都是从肌体内排出的病气及垃圾,起罐后可以将水疱用牙签或针把脓水放出,用棉球及卫生纸轻轻擦拭即可。有条件的情况下冲个热水澡,效果更佳(提示:不论你出多少水疱,洗澡都没有影响,只会帮助你加速血液循环,这是最佳选择,请大家消除疑虑,不防试一试,亲身体验一下吧)。


7)艾灸盒与随身灸对比,哪个更好用?
http://bbs.tianya.cn/post-805-84146-1.shtml


8)艾灸条 - 用法
http://www.baike.com/wiki/%E8%89%BE%E7%81%B8%E6%9D%A1
艾条灸简称艾灸,大致可分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时离皮肤10~30mm,至皮肤温热发红。

穴位艾灸
取艾条一支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烧)、回旋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如温灸盒、温灸架等,主要是为了固定艾条、使用方便。

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条,用胶带捆成一排,距离皮肤10~30mm,上下来回艾熏。
如痛经,用6根艾条,来回熏小腹至肚脐,一周2次,一次30~40分钟,促进小腹的血液循环。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条从颈部风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钟左右。在艾熏时,一定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能受凉。
如腹部受凉、腹泻等,可以用几根艾条熏小腹至肚脐的位置,可以祛寒。
如小孩子遗尿,同时伴有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白等症状,可以用1~2根艾条熏肚脐及周围,熏5~10分钟,然后再到背后熏脊柱及肾,可以补气、补肾、祛肾寒。

如有口臭,舌质暗紫或者舌苔发黑,说明脾胃寒气非常重并伴有经络淤阻,可以用3~5根艾条熏小腹到肚脐周围,每天2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一周,口臭就会消失。

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条前要喝生姜红枣桂圆羹,以养生补阴。用3片生姜,10粒红枣(去核),10粒桂圆(去核),加水煮15分钟,倒入粉碎机打成糊状喝下。
(2)将生姜切成薄片,上锅蒸软后备用。
(3)夏季用6~8根艾条(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点燃。
(4)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点燃的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通常熏30~40分钟。
(5)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钟。
(6)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30~50下。

家庭灸方法
将艾条一端点燃,让燃端靠近皮肤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温热。将艾条慢慢上提,距皮肤3~4厘米,保持不动。灸时,温热感会使皮肤发红却不灼痛,局部、远端部位还有酸、麻等舒服感觉。
要点:每次选3~5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10分钟,过多易疲劳,过少达不到温热效果。

艾灸经验
开始,艾条燃端距穴位不能太远,不然温热感出现太慢。
艾条上提时,速度要快,避免热感中断;患者感觉太热,可上、下、左、右或回旋移动艾条,以连续地温热刺激穴位。
为局部皮肤感觉迟钝者、小儿、老人施灸,可将左手中、食指张开,放在受者穴道两旁,从而感知其局部受热度,随时调节。当患者有痒、发热、痛感时,用手指揉、搓、按帮助缓解不适。

家庭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2.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3、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
4、出现晕灸,须立即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5、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饥饿时不宜灸,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其它注意事项
1.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我们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
3.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希望你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凉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4.如果你想怀孕,刚刚灸后就不要马上同房,这时的女性体内环境还很热,不利于精子的存活。最好灸后24-48小时候再进行,不过也是因人而异。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5.大悲,大喜,大怒,这样情绪不稳定,艾灸的效果会打折扣。太饥.太饱都不适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
6.要注重灸料的质量,艾绒的好坏取决治疗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极好的艾绒,这样不伤经络,不燥,比较柔和,便于点燃。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鲜蒜,保持新鲜。
7.施灸时间,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施灸的穴位也应该是由少至多的,热度也是逐渐适应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没有时间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临睡前施灸有助于睡眠。
8.很多人问,艾灸后是否可以马上洗澡。如果是热水,可以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钟后,这时经络也基本处于灸后的修整状态,灸后的热度也逐渐地挥发和利用,此时在用热水洗澡会感觉很舒服。
9.施灸的反应,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10.有的人边灸边吃,这样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么性质的?属寒还是属温,如果艾灸过程中,你边吃边艾灸,对于胃气也是一个挑战。有胃肠疾病的人千万不要这么盲目施救。
11.艾灸的返病现象,在艾灸的过程中,往往有的人很快见效,而有的人迟迟不见效,这要看是什么疾病病长多久另外人与人也不同,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疾病同一个症状,同一种表现。
有返病现象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现象。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证明病邪存留的拨争状态,也体现正气在一点点积累。

不适合人群:
当然,艾灸也有它的禁忌证,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艾灸,比如大醉大怒大惊大喜过劳过饱时禁灸,皮肤过敏者、孕妇、妇女月经期间不宜艾灸,有热性病、阴虚阳亢以及邪热内积的人不宜艾灸,所以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施灸。如果在艾灸中突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出汗、颜面苍白等症状也就是晕灸时,应立即停止施灸,开窗通风。如遇温度过高有热烫感,应及时停止或增加艾灸的距离,以免灼伤。


9)艾灸盒使用方法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0NTE3Mjky.html


10)什么样的艾灸盒好用
http://www.douban.com/note/375998859/
艾灸盒一般分好多种,随身灸,木质竹制的温灸盒,木制竹制的温灸盒也分好多种,有1孔2孔3孔4孔6孔的艾灸盒、纯木温灸盒、纯铜艾灸罐、肚脐灸疗器、便捷式随身灸盒等。脐部温灸器也有多种,一般要看我们具体温灸哪个部位了。一般单孔艾灸盒和单罐随身灸适合肢体的单独穴位,四孔艾灸盒或双柱艾灸盒适合在腰部腹部使用。四罐和六罐随身灸也适合在腰腹部使用,四罐随身灸还适合肩部和膝关节使用。要说那个效果更好一点,当然是使用竹制孔灸架盒,这些可以直接对着皮肤和穴位施灸,皮肤的接纳和渗透的效果会更好一些。什么样的艾灸盒好用

艾灸盒的作用: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艾灸时艾条的选择也非常关健,好的艾条火力温和,穿透力强,且艾烟淡,用着比较舒服,而劣质艾条火力暴躁,容易烫伤皮肤,而且艾烟也很刺鼻。

11)人体穴位图集
人体穴位图.rar (4.73 MB, 下载次数: 4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422/05/686199_111425136.shtml
http://www.baike.com/wiki/%E4%BA ... n_zhangzishi_search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925/21/5008621_317074864.shtml
http://vdisk.weibo.com/s/zm3OtmqZ2o2kc

RTXWT32.jpg
RTXWT33.jpg
RTXWT19.jpg


12)论坛网友的艾灸经验
爸爸长寿.....
“按压翳风穴,不灸此穴;灸神阙、关元、足三里、丰隆穴,穴位自己百度,每穴15分钟左右,灸时据病人感受调节,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灸后一小时内不能碰凉水,灸时不能吹冷风”
http://wwsw.yuaigongwu.com/forum ... page%3D1&page=9  83楼

jiangfei
“网上有卖艾灸工具,我喜欢用艾灸盒(木头盒子),主要灸督脉和任脉,也就是整个前胸后背,我妈妈是这样灸的,每天上午先用5个木头盒子放后背灸一个小时左右,然后翻过来前胸灸一个小时,晚上睡觉前再来一遍后背一个小时,前胸一个小时,然后热热地睡觉了,人很舒服!

艾灸整个督脉和任脉(赔补正气抵抗癌症),同时那疼灸哪(立即缓解疼痛),比如膝盖疼加灸膝盖,屁股疼加灸屁股,脑转移患者头疼,颅压高就灸百会穴(头顶)起到缓解疼痛,减少脑积水的作用!关键在于每日艾灸”
http://wwsw.yuaigongwu.com/forum ... page%3D1&page=9  93楼


13)探锁的心对艾灸的看法
至于说用什么办法来制造一个可控炎症就灵活多了,低等的有刮痧拔罐,高等的有针灸艾灸。当然了,看透了本质就明白这也不是中医的专利,人家欧洲贵族也有类似的办法:放血。不论哪一种,基本原理都是类似的,都是在远端制造一个临时的,可控的急性炎症中心。


14)如何辨别艾条优劣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3709922/




“人类只有经历过悲哀才能够知道什么是快乐,你只有经过死亡以后才知道重生意味着什么,上帝给人留下了四个字,那就是希望和等待。”
荷花池荒岛  硕士一年级 发表于 2015-11-2 07: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荷花池荒岛 于 2015-11-2 08:49 编辑

Nintedanib(BIBF1120,尼达尼布)

在美国nintedanib(商标名:OFEV)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2014年11月28日,欧盟委员会(EC)批准nintedanib联合多西紫杉醇(docetaxel)用于一线化疗后腺癌肿瘤学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商标名为Vargatef。

Nintedanib在欧盟获得批准主要基于LUME-Lung 1研究所获得的阳性结果,此项研究在27个国家纳入超过1300名患者。LUME-Lung 1试验是一项随机、双盲、III期临床试验,此项试验针对尼达尼布*联合多西他赛应用于一线治疗后的局部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的效果与安慰剂联合多西他赛进行了比较1。此项试验纳入了来自欧洲、亚洲和南非的1,314 名患者,这些患者随机接受尼达尼布* 200 mg每日给药两次联合多西他赛 75mg/m2 每日给药一次的治疗方案(n=655)或安慰剂联合多西他赛的治疗方案(n=659),治疗时间为3周。

  • 研究数据已于2014年2月发表在《柳叶刀肿瘤》杂志上,此项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多西他赛单药方案相比,尼达尼布联合多西他赛可将腺癌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从10.3个月显著延长到12.6个月(p=0.0359;HR: 0.83),有四分之一的患者的生存时间达到或超过了24个月(尼达尼布*加多西他赛治疗组的24个月的生存率为 25.7%,安慰剂加多西他赛治疗组的24个月的生存率则为19.1%,p=0.0359;HR: 0.83)。
    http://www.229877.com/article/2015/0113/article_35091.html
  • 与安慰剂+多西紫杉醇组相比,nintedanib+多西紫杉醇治疗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表现出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延长(3.4个月 vs 2.7个月),肿瘤再度生长风险降低21%,总生存期(OS)显著延长(12.6个月 vs 10.3个月),平均延长20%。此外,数据还表明,腺癌患者越早发生一线化疗失败,nintedanib所带来的临床益处越大,在初始一线治疗后9个月内(T<9个月)疾病恶化的患者,平均总生存期取得了3个月的临床益处(10.9个月 vs 7.9个月)。
    http://www.referencepreparation. ... /article_35155.html


尼达尼布已被证实具有可控的不良事件谱,而且不会进一步损害患者的总体健康相关性生活质量。尼达尼布*联合多西他赛相较于多西他赛单药治疗不会显著增加停药率。

尼达尼布是一种每日口服一次的治疗药物,也是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抗肿瘤产品线中第二个获得注册批准的化合物。GIOTRIF® (阿法替尼‡)是抗肿瘤产品线中首个获准的药物,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尼达尼布是一种口服三联血管激酶抑制剂,可同时阻断3种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 1-3)、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 α和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 1-3)。所有这3种受体在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受体的阻断,可能导致血管生成的抑制,而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中起着关键作用。

http://www.229877.com/article/2015/0113/article_35091.html
http://www.referencepreparation. ... /article_35155.html


备注一:临床剂量和剂型
1120在半衰期约为10小时,临床中测定的最大耐受剂量为200mg*2每天,推荐临床剂量剂量为150mg*2每天
使用胃溶胶囊封装,辅料和1120的混合比例为2:1,乳糖和淀粉均可。
参考:http://www.yuaigongw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804


备注二:憨豆精神拟定非小细胞肺癌(不含ALK阳性)轮换使用靶向药的方法及解读
http://blog.sina.com.cn/u/5306366644
。。。。。。
譬如易或特无效,可能有T790或CMET阻隔,那么就需要4002+易或特;或者直接用9291;或者用280+易或特,用这些添加和替换的一种解决;又譬如有人走第二步用2992无效,那么在下一循环再走到第二步时,就可以用299804或26B代替2992;又譬如已经证实了第三步凡德他尼非常无效(CEA升2至几倍),在走到该凡德上场的时候改用半量易或特+半量阿西替尼(一起下肚),这两药联合就可能顶上凡德的作用;又譬如该吃阿西替尼而已知阿西替尼必定无效,这时可用其他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如1120、多吉美、索坦、7080等等,也可以半量280+阿西替尼(假如已经检测存在CMET扩增的话)。

    四步法的用药是开放的,它重视的是每一步需要打击抑制的靶点,只要达到这些目的,每一步的用药都可以在既定的目的下因着靶点而添加或替换。

    这样的添加和替换,如何保证其正确性?即如何保证用药能击中靶点?这就需要精确的全面的基因检测,哪种基因有突变,哪种基因有扩增,哪种基因有高表达,都尽可能在用药前一目了然。否则,有可能添加错,有可能该添加的没添加,有可能该替换的没替换。

    举阿西替尼无效为例。如果存在CMET扩增,那么,CMET与肝细胞生长因子结合,就可以使阿西替尼无效,但这时采用280+阿西替尼,很可能就顺利解决这个遗憾;如果VEGFR很弱,不如成纤维生长因子强大,或不如血小板样生长因子强大,那么,这时用1120代替阿西替尼,可能这一步就走得非常美好;又或者存在PI3K扩增,这时用120+阿西替尼就可能很好;又譬如存在缺氧因子,这时添加一些依维莫司则会收到奇效……诸如此类的添加和替换是个大舞台,有待有心之人大胆之人有准备有凭据地尝试实践,他们关于肿瘤基因靶点和关于靶向药的靶点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


备注三:
A double blind phase II study of BIBF 1,120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relapsed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ttp://meeting.ascopubs.org/cgi/content/short/25/18_suppl/7635
2007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Background: Vascular endothelial-(VEGF), platelet derived- (PDGF), an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 with their receptors compose critical cellular pathways controlling angiogenesis. BIBF 1120 is an oral potent triple angiokinase inhibitor targeting VEGFR, PDGFR, FGFR kinases. Methods: In this double blind multi-center trial, patients with an ECOG score of 0–2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stage IIIB/IV) relapsed NSCLC after failure of first or second line chemotherap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daily treatment with 2x250 mg or 2x150 mg of BIBF 1,120 until progression. In the event of dose limiting toxicity, a single dose reduction to open label treatment with 2x150 or 2x100 mg of BIBF 1,120 was allowed. Patients with stable brain metastases o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ere not excluded. Primary endpoints were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 and objective tumor response (RECIST, determined every 6 weeks). Results: Seventy three of 74 patients enrolled received BIBF 1120 (61% males, median age: 64 years, range 36–80). The most common histology was adenocarcinoma (55%), followed b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23%). The median PFS of all patients (n= 73) was 1.6 months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treatment arms. The stable disease rate was 48% without objective tumour responses. However, patients with an ECOG performance status of 0 or 1 (n= 57) had a median PFS of 2.9 months and a three- and 5 months PFS rate of 46% and 31%, without any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treatment arms. The stable disease rate was 59%. Patients treated with 2x250 mg per day had more dose limiting CTCAE Grade 3 and 4 toxicitie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treated with 2x150 mg (27% versus 2.8%, p=0.006, two-sided Fisher-test). The most frequent adverse events irrespective of relatedness observed in 73 patients were of CTCAE Grade 1 or 2 and included nausea (41%), diarrhoea (41%), vomiting (33%), fatigue (29%) and abdominal pain (22%). Grade 3 and 4 toxicities included nausea (8%), diarrhoea (7%), vomiting (4%), abdominal pain (4%) and AST and/or ALT elevations (5.4%). Conclusions: BIBF 1120 is safe and well tolerated and showed promising efficacy data in ECOG 0–1 patients. A high disease control rate of 59% could be observed.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
*ECOG performance status:http://ecog-acrin.org/resources/ecog-performance-status


备注四:论坛网友服药经验



“人类只有经历过悲哀才能够知道什么是快乐,你只有经过死亡以后才知道重生意味着什么,上帝给人留下了四个字,那就是希望和等待。”
荷花池荒岛  硕士一年级 发表于 2015-11-2 08: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荷花池荒岛 于 2015-11-2 14:59 编辑

甲沟炎( 英语 : Paronychia )

俗称「冻甲」,为甲床炎 ( Onychia )的一种。 意指指甲周围组织,包括两侧的旁甲沟和底部近侧甲沟的发炎,一般症状为红、肿、痛,严重时会有化脓现象。

甲沟炎的形成过程.JPG


备注一:甲沟炎知识介绍
http://www.haodf.com/jibing/jiagouyan.htm


备注二:急性与慢性甲沟炎
甲沟炎俗称为「冻甲」,为甲床炎的一种,意指趾(指)甲周围组织,包括两侧的旁甲沟与底部近侧甲沟发炎,一般症状为红、肿、痛,严重时会有化脓的现象。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皮肤科主任潘企岳说,甲沟炎有急、慢性之分,急性甲沟炎可发生在脚趾与手指,最常发生在脚趾的大拇趾,常合并趾甲内生,主要由于外力如不小心踢到、被人踩到或运动打球伤及趾甲旁皮肤引起细菌感染而造成,好发于学生与年轻人;慢性甲沟炎大多发生在手指,因常碰水、刺激性物质,造成细菌与霉菌感染,好发于家庭主妇、清洁人员、餐饮业者等。

不当修剪是大忌
急性甲沟炎会造成趾(指)甲边皮肤皱折红肿化脓而疼痛,如果在脚趾就会影响到走路。 脚趾甲沟炎患者常会因疼痛而修剪趾甲,把疼痛处的趾甲剪短,这是错误的做法与观念。 因为内生趾甲已嵌进周边皮肤皱折,不当修剪会造成嵌入更深,甚至形成尖刺刺入皮内,进而造成不断有渗液流出,产生肉芽组织乃至皮肤无法愈合的情况。 慢性甲沟炎也会红肿,但不一定会疼痛,病况反反覆覆,经常会合并手指甲变形、变色,甲床分离,甚至灰指甲。

预防与治疗方式
急性甲沟炎的治疗以口服抗生素为主,大多不用手术拔除部分或全部趾(指)甲,除非已有尖刺形成刺入皮内才要剪除,肉芽组织会因情况改善而逐渐缩小,或用电烧去除。 患者应将患部趾(指)甲前端边角留长,将趾(指)甲剪成水平状,这样边角才不会崁入及伤害皱褶皮肤。 此外,尽量穿宽松鞋袜,袜子越薄越好,穿凉鞋或拖鞋会更好,并建议暂时停止打球、跑步等运动,避免患处一再受伤。

慢性甲沟炎的治疗以外用药物为主,包括外用抗生素、外用抗霉菌剂与外用类固醇,症状严重再加上口服抗生素,如果合并罹患灰指甲则需要一并治疗。 慢性甲沟炎因大多发生在手部,预防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尽量少碰水或戴手套做事,以避免刺激性物质或细菌与霉菌入侵。 建议戴双层手套,内层材质为布,外层材质为橡胶,才能保持手部干爽及达到防水的效果。

趾(指)甲保健小叮咛
1. 注重手指的养护,洗手后擦上凡士林或护肤膏,以增强甲沟周围皮肤的抗病能力。
2. 趾(指)甲不宜剪得过短,保护趾(指)甲周围的皮肤,尽量不使其受到损伤。
3. 选择舒适合脚与轻便的鞋子穿,切勿压迫到脚趾,以防止趾甲挤压变形。
4. 趾(指)甲应剪成弧形,勿任意剪甲沟,甲沟两侧不留趾甲尖。


备注三:分享本人的甲沟炎处理经验
http://www.feiai.org/forum.php?m ... &extra=page%3D2

吃易15天左右出现甲沟炎,左右手无名指外侧,按上去稍微有点疼,开始没在意,也没处理,照常每天经常碰水。一个月后,在一次做卫生碰脏水后,左手无名指加重,出现息肉,肿胀疼痛,连打电脑键盘都痛,本来已准备去医院动门诊手术拔指甲。老婆上网潜心研究了一个晚上,尝试自己治疗,方法简单,效果很好,分享如下:
1.甲沟炎的分级:通常分轻度,中度,重度三级,对照网上图片,了解自己甲沟炎的程度。
2.上网搜索杜医生的塞棉花治甲沟炎的方法,最好搜到带图片的,了解塞棉花操作方法。
3. 准备材料:消毒酒精,棉签,医用剪刀,消毒棉花,塑料牙签,双氧水,碘酒,(最后两样是关键)。
4. 处理方法:
(1)洗净双手,酒精消毒指甲,滴双氧水浸泡,如果出现冒泡,一直泡到冒泡停止;如果没有冒泡,泡几分钟即可;擦干患处,滴碘酒,尽量渗到指甲缝各处,泡几分钟,如果不准备塞棉花,甩干或用棉签擦干即可。
(2)中重度的甲沟炎塞棉花。有息肉的一定要塞,我的息肉在塞棉花5天之后逐渐变硬脱落,半个月全好。
以上方法每天两次,患处尽量不要碰水,如果不得已碰到水,重新双氧水消毒上碘酒。
如果是轻度甲沟炎,1-2天基本可以消退。
5. 总结:
(1)开始以为甲沟炎仅仅是吃药引起的内在反应,后来发现其实也和外源刺激有关,我的三个手指出现甲沟炎都是在家里搞卫生,较长时间接触脏水之后引起的。
(2)指甲不要剪得太短,尤其是两侧。两侧太短容易形成尖角刺激甲床肉形成息肉。我的其中两个手指甲沟炎都是在指甲剪太短之后产生的。
(3)尽量保持指甲卫生,不要接触脏水。
(4)发现甲沟炎及早处理,越早处理,效果越好。


备注四:甲沟炎医生处理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LY-lfU9xJI


备注五:论坛网友的处理经验
http://www.yuaigongwu.com/forum. ... amp;_dsign=69feba43

没有您,哪有我
“妈妈的甲沟炎比你家的严重得多,长肉芽了。老人痛得差点放弃2992。最后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参照憨豆叔的外科手术法,只是我自己不敢动手,找了一家专门修脚的店子,不用拔甲,只是修掉嵌入肉里的指甲两边,妈妈说当时有点痛,回到家后基本就不痛了。立竿见影的办法。随后的几天用头孢粉敷了2天,就没事了。”

“当时是很痛,没涂止痛的药物,不过很快,2个脚10分钟左右。我找的是那种加盟的连锁店叫甲丽净,平时只处理灰指甲、甲沟炎、肉刺等脚、手疾病的,不是那种洗脚按摩的店。实在找不到就只能找那种郑州连锁洗脚按摩+处理脚患的店了,找个熟练的师傅就行了。”

lindalcl
“我个人的经验:不要拔甲,每天用酒精消毒,把云南白药粉撒到患处,非常管用,我的新指甲现在都长出来了,你可以试试
另外,以下是我之前在网上查到的药方,可以参考一下:
一,维生素B6泡脚,如果已经发炎,就用百多邦药膏,用百多邦还解决不了时,就在里面加(头孢拉定胶囊)的粉进去,一起涂在伤口,一般可以解决。
二, 1:B6碾成粉与护手霜(一般的就行)调匀涂抹在手、脚患处,有的用现成的维生素B6软膏,可能效果差不多的!
三,马应龙八宝眼膏 ”

一线生机
“甲沟炎:
       方法一:复方黄柏液,山东汉方制药,纯中药,非常好使
        方法二:预防甲沟炎就是彻底修剪指甲,不让长进肉里。红肿了用温水泡软,忍痛修剪,有脓一定要挤净,然后抹百多帮。修剪是关键,怕痛不及时处理,就得找修脚师傅,最后不得不拔甲,据说不能打麻药的。
        方法三:头孢粉调浆敷于患处,有脓,需排脓,剪除嵌入甲片后酒精消毒,涂血石脂软膏。把手指放在碘伏里泡一泡。
        方法四: 每天用医用酒精给大脚趾甲周围消毒,再用碘酒消毒,然后将紫药水滴至化脓处,最后用医用纱布包住大脚趾,围一圈3M透气胶带。”

SUNRONG302
“甲沟炎往往与指甲长进肉里有密切关系,并不在于指甲有多长,所以坚持几天彻底修剪一次很有必要,关键是剪两边的指甲,不让往肉里长,也就不可能发生甲沟炎。如果有轻微疼痛或者出现红肿,则更必须忍痛彻底修剪,自己下不了手就请修脚师傅弄,有水或脓必须挤干净,然后消毒并抹消炎药。如果不这样处理,严重了会发展到不得不去医院拔甲,据说异常疼痛。”



“人类只有经历过悲哀才能够知道什么是快乐,你只有经过死亡以后才知道重生意味着什么,上帝给人留下了四个字,那就是希望和等待。”
荷花池荒岛  硕士一年级 发表于 2015-11-2 11: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荷花池荒岛 于 2015-11-2 12:30 编辑

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
 
药物半衰期(t1/2)有称生物半衰期与生物半效期,指血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的时间。消除相半衰期是指药物进入末端相的药物半衰期,通常用t1/2(一房室模型)、t1/2(二房室模型)t1/2(三房室模型)来表示。由于药物消除相半衰期在合理用药中的重要地位,其越来越被临床医师认识、接纳、重视。

1 通过消除相半衰期可预知体内药物的变化轨迹
1.1 一次性用药或长期用药停药后5个t1/2(指消除相半衰期以下同),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已消除 95% ,也就是说此时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已基本消除,没有特殊病理,生理等因素造成t1/2的明显改变的话,就没有监测血药浓度的必要,如氨茶碱停药3d[t1/2(8±12h)],地高辛停药10d[t1/2(36~51)h]。若患者停药时间小于5个半衰期突然发病,此时加用静脉负荷用药需注意用量,用药速度不易过快,否则非常容易引起药物的中毒。

1.2 连续用药达7个消除相t1/2,血药浓度可达 99%稳态。也就是说此时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已基本达到一个稳定状态。这时监测血药浓度,对长期用药的患者来说,最具有价值。医、药工作者可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给患者调整一个比较理想的用药方案。如某患者服氨茶碱0.1g,1次/ 8h,共 3d 后测得茶碱血浓度为6ug/ml,患者肝、肾功能稳定,无增减用药的话,即可改用药方案为氨茶碱0.2g,1次8h。若患者病情严重,多脏器衰竭,药物品种用的较多,其中不乏有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最好在用药2~3个t1/2时即监测血药浓度,如此时血药浓度已达治疗范围,说明患者t1/2较长,用药量偏大,需立即减量应用,否则稳态时会造成药物中毒。等到药物达稳态时再复测一次血药浓度,同时,测肝、肾功能,这样可使医药工作者心中有数。如患者病情不稳定,特别是肝、肾、心脏等功能变化较大,此时患者药物半衰期往往处在动态变化之中,需随时监测血药浓度,方可保证用药方案的准确性。

2 通过消除相半衰期确定给药方案人类有许多疾病要求治疗药物在人体中的浓度波动在一个最佳的治疗范围内,过高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甚至引起死亡,过低又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例如降压药、解痉止喘药、强心药、抗癫痫药等。这种情况就需要通过消除相半衰期来确定给药方案。

2.1 超快速消除类(t1/2≤1h)。此类药物大多吸收快,消除亦快,不易在体内蓄积,可多次应用,如用药不当,亦可使血中药物浓度偏低而达不到治疗效果。如青霉素静脉用药,若静滴时间过长,虽然体内维持药物浓度的时间较长,但达不到抑菌浓度( MIC),疗效差,还易引起细菌耐药性。因此,此类药物易快速进入体内,使血药浓度升高而达治疗目的,或可加大用药量,使血药浓度高出 MIC数倍,用冲击治疗的方法,使血中药物较高浓度保持较长时间以达较好的疗效。但必须注意的是血药浓度并非无限制的越高越好,要注意过高的、血药浓度是否会引起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如青霉素的脑膜刺激症状。因此,合理的用药方案,必须兼顾。如青霉素可溶在100~200ml液体中,根据用量的大小,0.5~1h滴完,如超剂量应用,应延长滴注速度或增加输液量。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仍主张每日多次大剂量给药的方法。

2.2 快速消除类(t1/2=1~4h)。此类药物吸收亦较快,消除偏快,也主张多次应用。由于其消除快,往往易忽视一些药物的体内蓄积,长时间用药会使毒性增加。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其K21(室间转运速率常效)明显延长,Vdss(稳态后的分布容积)明显增加,使谷浓度升高,说明组织中有蓄积,故造成肾耳毒性增加,因此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用每日一次的用药方案,即增加了血中药物的峰浓度,加上其较长的 PAE,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又降低了血中药物的谷浓度,减少了毒副反应的发生,使用药更安全合理。

2.3 中速消除类 (t1/2=4~8h)。此类药物理主张 3~4次/d的给药方案,最好1次/ 6h或1次/ 8h,使血药峰谷浓度波动在最小范围中,一方面比较安全,另一方面可减少晚上到次日晨由于服药时间长引起血药浓度下降而造成疾病的复发,如氨茶碱、扑痫酮等。但如此服药往往会影响患者的休息,为此这类药物的缓释片是发展的方向,如茶碱缓释片优喘平,葆乐辉等,它们可使血中浓度维持 12h及 24h,每日仅需服2次(1次/ 12h )及1次即可。

2.4 慢速消除类(t1/2 =8~12h)。此类药物主张 2~3次/d 的给药方案,最好为1次/8h或1次/ 12h。如戊丙酸钠、硝苯吡啶。由于病人长期服药,仍感 2~3次/d 的服药方法不便,为此,这类药物的缓释片也不少,如德巴金为丙戊酸钠的缓释片,可维持血药浓度24h,伲福达为硝苯地平控释片,可维持血药浓度 12~24h 。

2.5 超慢速消除类(t1/2>24h)。此类药物可1次/ d或数日一次服用,但前者优于后者,因为1次/d服药剂量往往比 1次/隔日服药剂量小一倍,其血中药物浓度波动范围要小的多,且每天定时定量服药,这样更安全,也比较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如地高辛(t1/2=36~51h),利维爱(t1/2=48h)等。

2.6 非线性动力学类。此类药物t1/2随剂量的变化而变化,变化情况往往因人而易,用药剂量较难掌握。若长期应用最好在血药浓度监测下调整用药方案,在接受治疗浓度时最好小剂量的增加服药量,以防血药浓度突然升高而中毒,如苯妥英钠等。

3 灵活掌握消除相半衰期
3.1  t1/2与 PAE由于ß-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药物大多t1/2较短,以往多为2~3次/d的用药法。
近年来,人们对抗菌药物 PAE认识不断深入,认为给药间隔时间可根据药物浓度 >MIC或 MBC的时间加上 PAE的持续时间来确定。因此 PAE已成为合理用药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由于 PAE的长短与药物剂量(浓度)呈依赖性;与抗菌活性成正比关系;与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不同类型的药物其 PAE长短不同,如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 PAE要比β-内酰胺类抗生素更强、时间更长、更适合1日1次的给药方案。一般认为氨基苷类峰值浓度与最低抑菌浓度MIC比值为 5~10为最佳,每日一次的用药法比每日多次用药方法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提高了药物的价值效应。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安全用药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大剂量用药,每日一次的用药方法比多次用药更为安全,,但应注意多数氟喹诺酮类药物杀菌作用的量效关系呈双相变化,即药物有一最强杀菌浓度,高于此浓度时,药物杀菌活性反而随浓度增加而减弱。青霉素类抗生素一般主张1~2次/d冲击疗法。

3.2 影响 t1/2的生理因素;影响 t1/2的主要生理因素为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 t1/2会明显延长,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老年人对低浓度有一定耐受性,但对过高的浓度又比较敏感,易出现中毒,也就是治疗窗变窄。此时,对于安全范围本身就比较小的药物最为安全的办法就是使血药浓度波动在治疗的下线,波动范围越小越好。如地高辛 0.125mg ,1次/d的用药方案不如 0.0625mg,1次/ 12h安全有效。影响 t1/2其次的因素为种族差异,不同种族的人群其药物代谢酶活性不同,t1/2亦不同,就是同一种族,药物代谢酶也分快代谢与慢代谢,慢代谢比快代谢 t1/2延长数倍或更多。这必须引起重视,且其有家族遗传性。

3.3 影响t1/2的病理因素:影响消除相半衰期的主要病理因素为:以肝脏代谢为主的药物,在肝脏衰竭时 t1/2明显延长,以肾排泄为主的药物,在肾衰竭时t1/2明显延长;心衰可导致全身脏器淤血,使药物的t1/2明显延长。如:袁X,女,84岁,诊断:冠心病、房颤、慢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左侧脑梗塞后遗症等。患者在住院期间曾短时间用过地高辛 0.125mg,1次/日,在用地高辛期间因病情变化而出现过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治疗好转,此期间可明显发现地高辛t1/2随血清肌酐 Cr的变化而明显变化:Cr 342μmol/L,t1/2 345h;Cr 258μmol/L,t1/2 110h;Cr 138μmol/L,t1/2 87h。此时必须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3.4 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药物的相互作用亦可引起 t1/2明显延长,此时最好结合血药浓度的监测来判断用药方案。

3.5 多种因素影响时,消除相半衰期对用药方案判断的重要性。最难以判断用药方案的患者为患有多种疾病,伴有多脏器损害,病情在动态变化中,药物相互作用又可能存在多种影响的患者。此时,由于病情危重不允许有差错,干扰因素多,临床医师难以确定用药方案,此时可监测消除相两点血浓度,Co(第一点),Cp(第二点)。用 K=-[ln(Cp/Ct )]/t公式为(t为两点间隔时间),计算出t1/2 =ln2/K,用此时的 t1/2判断用药方案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如:聂X,男,76岁,诊断:慢性支气管炎48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脑病、肺癌等,患者病情危重,气管切开。在病情相对稳定时服氨茶碱 0.2g,1次/ 8h,t1/2 8.2h。后病情恶化,先后出现呼吸衰竭、心衰、肾衰、大咯血、几次呼吸、心跳停止,在病情动态变化过程中,我们先后计算出:t1/2 15.8h,改用药方案为 0.1g,1次/ 6h;t1/2 23.3h,改用药方案为 0.1g ,1次/8h,使血药浓度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积极配合临床抢救成功。随着临床药学的发展,从常规用药方案逐步过渡到个体化用药方案。消除相半衰期是个体化用药方案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灵活掌握消除相半衰期,可使用药更合理,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还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http://www.shaphc.org/webContent/yjk/hlyy/bsq.htm


“人类只有经历过悲哀才能够知道什么是快乐,你只有经过死亡以后才知道重生意味着什么,上帝给人留下了四个字,那就是希望和等待。”
荷花池荒岛  硕士一年级 发表于 2015-11-2 11: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荷花池荒岛 于 2015-11-15 06:03 编辑

骨转移诊断方法.PNG
骨转移诊断流程.PNG

----肺癌骨转移治疗专家共识2014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liufang229_2580260380.htm


“人类只有经历过悲哀才能够知道什么是快乐,你只有经过死亡以后才知道重生意味着什么,上帝给人留下了四个字,那就是希望和等待。”
荷花池荒岛  硕士一年级 发表于 2015-11-2 11: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荷花池荒岛 于 2015-11-2 13:56 编辑

免疫细胞

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细胞;B细胞。

淋巴细胞
⑴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如T细胞定居于副皮质区,B细胞定居于浅皮质区;不同功能的淋巴细胞亚群也可选择性迁移至不同的淋巴组织。
⑵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意义:
⑴使体内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趋合理,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
⑵增加与抗原接触机会,有利于产生初次或再次免疫应答;
⑶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⑷传递免疫信息到全身,有利于免疫细胞的动员和效应细胞的迁移。

淋巴细胞分类: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
1.B淋巴细胞:由哺乳动物骨髓或鸟类法氏囊中的淋巴样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成熟的B细胞主要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小结内。B细胞约占外周淋巴细胞总数的20%。其主要功能是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和提呈可溶性抗原。
2.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样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主要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胸腺依赖区。T细胞表面具有多种表面标志,TCR-CD3复合分子为T细胞的特有标志。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几个不同亚群,如辅助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其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免疫。在病理情况下,可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和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化的NK T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固有免疫细胞
1.固有免疫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 T细胞、NK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B-1细胞、γσT细胞等。
2.功能:固有免疫细胞主要是发挥非特异性抗感染效应,是机体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防御细胞,能对侵入的病原体迅速产生免疫应答,亦有清除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的细胞。

骨髓红血球和白血球
骨髓红血球和白血球就像免疫系统里的士兵,而骨髓就负责制造这些细胞。每秒钟就有800万个血球细胞死亡并有相同数量的细胞在这里生成,因此骨髓就像制造士兵的工厂一样。

训练场地:胸腺 就像为赢得战争而训练海军、陆军和空军一样,胸腺是训练各军兵种的训练厂。胸腺指派T细胞负责战斗工作。此外,胸腺还分泌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激素。

吞噬细胞
人类的吞噬细胞有大、小两种。小吞噬细胞是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是血中的单核细胞和多种器官、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两者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当病原体穿透皮肤或粘膜到达体内组织后,吞噬细胞首先从毛细血管中逸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多数情况下,病原体被吞噬杀灭。若未被杀死,则经淋巴管到附近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进一步把它们消灭。淋巴结的这种过滤作用在人体免疫防御能力上占有重要地位,一般只有毒力强、数量多的病原体才有可能不被完全阻挡而侵入血流及其它脏器。但是在血液、肝、脾或骨髓等处的吞噬细胞会对病原体继续进行吞噬杀灭。

以病原菌为例,吞噬、杀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吞噬细胞和病菌接触、吞入病菌、杀死和破坏病原菌。吞噬细胞内含有溶酶体,其中的溶菌酶、髓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防御素、活性氧物质、活性氮物质等能杀死病菌,而蛋白酶、多糖酶、核酸酶、脂酶等则可将菌体降解。最后不能消化的菌体残渣,将被排到吞噬细胞外。

细菌被吞噬在吞噬细胞内形成吞噬体;溶酶体与吞噬体融合成吞噬溶酶体;溶酶体中多种杀菌物质和水解酶将细菌杀死并消化;菌体残渣被排出细胞外。

病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其结果根据病菌类型、毒力和人体免疫力不同而不同。化脓性球菌被吞噬后,一般经5—10分钟死亡,30—60分钟被破坏,这是完全吞噬。而结核分枝杆菌、布鲁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军团菌等,则是已经适应在宿主细胞内寄居的胞内菌。在无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体中,它们虽然也可以被吞噬细胞吞入,但不被杀死,这是不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可使这些病菌在吞噬细胞内得到保护,免受机体体液中特异性抗体、非特异性抗菌物质或抗菌药物的有害作用;有的病菌尚能在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反使吞噬细胞死亡;有的可随游走的吞噬细胞经淋巴液或血流扩散到人体其它部位,造成广泛病变。此外,吞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释放出的多种水解酶也能破坏邻近的正常组织细胞,造成对人体不利的免疫病理性损伤。

http://baike.baidu.com/view/36052.htm

“人类只有经历过悲哀才能够知道什么是快乐,你只有经过死亡以后才知道重生意味着什么,上帝给人留下了四个字,那就是希望和等待。”
荷花池荒岛  硕士一年级 发表于 2015-11-2 11: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荷花池荒岛 于 2015-11-2 13:59 编辑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简介
单核细胞来源粒--单系祖细胞,经原单核细胞、幼稚单细胞阶段分化成单核细胞,然后由骨髓释放入血,在血中3~~4天后进入组织和浆膜腔转变成巨噬细胞。二者是相同但在部位不同名称不一样,共同构成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详细介绍
单核-巨噬细胞均起源于骨髓干细胞,在骨髓中经前单核细胞分化发育为单核细胞,进入血液,随血流到全身各种组织,进入组织中随即发生形态变化,如肝脏中的枯否氏细胞(kupffer cell),肺脏中的尘细胞(dust cells),结缔组织中的组织细胞(histocytes),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microglialcells),脾和淋巴结中的固定和游走巨噬细胞等。当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一般不再返回血液循环。巨噬细胞在组织中虽有增殖潜能,但很少分裂,主要通过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补充。

在单核-巨噬细胞的膜表面有许多功能不同的受体分子,如Fc受体和补体分子的受体(CR)。这两种受体通过与IgG和补体结合,能促进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吞噬功能。但无抗原识别受体,所以不具有特异识别功能。此外,巨噬细胞还能与淋巴细胞分泌的许多因子结合,诸如巨噬细胞活化因子(MAF)、巨噬细胞移动因子(MIF)、干扰素以及某些白细胞介素等。

生物功能
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多方面的生物功能,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非特异免疫防御。当外来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在激发免疫应答前就可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清除,但少数病原体可在其胞内繁殖。②清除外来细胞。③非特异免疫监视。④递呈抗原。即当外来抗原进入机体后,首先由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将有效的抗原决定簇和MHCI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体,这种复合体被T细胞识别,从而激发免疫应答。⑤分泌介质IL-1、干扰素、补体(C1, C4, C2, C3, C5, B因子)等。

http://baike.baidu.com/view/2136096.htm

“人类只有经历过悲哀才能够知道什么是快乐,你只有经过死亡以后才知道重生意味着什么,上帝给人留下了四个字,那就是希望和等待。”
荷花池荒岛  硕士一年级 发表于 2015-11-2 11: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荷花池荒岛 于 2015-11-2 13:58 编辑

正常人体的血液、组织液、分泌液等体液中含有多种具有杀伤或抑制病原体的物质。主要有补体、溶菌酶、防御素、乙型溶素、吞噬细胞杀菌素、组蛋白、正常调理素等。这些物质的直接杀伤病原体的作用不如吞噬细胞强大,往往只是配合其它抗菌因素发挥作用。例如补体对霍乱弧菌只有弱的抑菌效应,但在霍乱弧菌与其特异抗体结合的复合物中若再加入补体,则很快发生溶解霍乱弧菌的溶菌反应。

当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进入到人体后,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首先发起进攻,将它们吞噬到“肚子“里,然后通过酶的作用,把他们分解成一个个片断,并将这些微生物的片断显现在巨噬细胞的表面,成为抗原,表示自己已经吞噬过入侵的病菌,并让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知道。

T细胞与巨噬细胞表面的微生物片断,或者说微生物的抗原,连着相遇后如同原配的锁和钥匙一样,马上发生反应。这时,巨噬细胞便会产生出一种淋巴因子的物质,他最大的作用就是激活T细胞。T细胞一旦“醒来”便立即向整个免疫系统发出“警报”,报告有“敌人”入侵的消息。这时,免疫系统会出动一种杀伤性T淋巴细胞,并由它发出专门的B淋巴细胞,最后通过B淋巴细胞产生专一的抗体。

杀伤性T淋巴细胞能够找到那些已经被感染的人体细胞,一旦找到之后便像杀手那样将这些受感染的细胞摧毁掉,防止致病微生物的进一步繁殖。在摧毁受感染的细胞的同时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结合使之失去致病作用。

通过以上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免疫系统终于保卫住了我们的身体。

当第一次的感染被抑制住以后,免疫系统会把这种致病微生物的所有过程用具的记录下来。如果人体再次受到同样的致病微生物入侵,免疫系统已经清楚地知道该怎样对付他们,并能够很容易、很准确、很迅速的作出反应,将入侵之敌消灭掉。

http://baike.baidu.com/view/36052.htm


“人类只有经历过悲哀才能够知道什么是快乐,你只有经过死亡以后才知道重生意味着什么,上帝给人留下了四个字,那就是希望和等待。”
荷花池荒岛  硕士一年级 发表于 2015-11-2 11: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荷花池荒岛 于 2015-11-2 14:08 编辑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和法氏囊)

骨髓:
骨髓位于骨髓腔中,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因此,骨髓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是人体的重要中枢免疫器官。其功能如下: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
胸腺是人体主要的淋巴器官,外围的淋巴器官则包括扁桃体、脾、淋巴结、集合淋巴结与阑尾。这些关卡都是用来防堵入侵的毒素及微生物。研究显示盲肠和扁桃体内有大量的淋巴结,这些结构能够协助免疫系统运作。

胸腺位于胸骨后、心脏的上方,是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人胸腺的大小和结构随年龄的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胸腺于胚胎20周发育成熟,是发生最早的免疫器官,到出生时胸腺约重15~20g,以后逐渐增大,至青春期可达30~40g,青春期后,胸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萎缩退化,到老年时基本被脂肪组织所取代,随着胸腺的逐渐萎缩,功能衰退,细胞免疫力下降,对感染和肿瘤的监视功能减低。胸腺具有以下3种功能: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对外周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具有调节作用;
3.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脾:
脾脏是血液的仓库。它承担着过滤血液的职能,除去死亡的血球细胞,并吞噬病毒和细菌。它还能激活B细胞使其产生大量的抗体。脾是胚胎时期的造血器官,自骨髓开始造血后,脾演变为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具有4种功能:
1.T细胞和B细胞的定居场所;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4.过滤作用。

淋巴结:
淋巴结是一个拥有数十亿个白血球的小型战场。当因感染而须开始作战时,外来的入侵者和免疫细胞都聚集在这里,淋巴结就会肿大,作为整个军队的排水系统,淋巴结肩负着过滤淋巴液的工作,把病毒、细菌等废物运走。人体内的淋巴液大约比血液多出4倍。人全身有500~600个淋巴结,是结构完备的外周免疫器官,广泛存在于全身非粘膜部位的淋巴通道上。淋巴结具有以下功能:
1.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4.过滤作用。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亦称粘膜免疫系统(MIS),主要是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PP)及阑尾等。主要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等。
1.肠相关淋巴组织:包括派氏集合淋巴结(PP)、淋巴小结、上皮间淋巴细胞、固有层弥漫分布的淋巴细胞等。
⑴M细胞:是一种特殊的抗原转运细胞。存在于肠集合淋巴小结和派氏集合淋巴小结。
⑵上皮内淋巴细胞:存在于小肠粘膜上皮内。约40%为胸腺依赖性,60%为非胸腺依赖性。在免疫监视和细胞介导的黏膜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2.鼻相关淋巴组织:包括咽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及鼻后部其他淋巴组织。其主要作用是抵御经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3.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主要分布在各个肺叶的支气管上皮下。其主要是B细胞。

扁桃体
扁桃体对经由口鼻进入人体的入侵者保持着高度的警戒。那些割除扁桃体的人患上链球菌咽喉炎和霍奇金病的机率明显升高。这证明扁桃体在保护上呼吸道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盲肠
盲肠能够帮助B细胞成熟发展以及抗体(IgA)的生产。它也扮演着交通指挥员的角色,生产分子来指挥白血球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盲肠还能“通知”白血球在消化道内存在有入侵者。在帮助局部免疫的同时,盲肠还能帮助控制抗体的过度免疫反应。病原微生物最易入侵的部位是口,而肠道与口相通,所以肠道的免疫功能非常重要。集合淋巴结是肠道黏膜固有层中的一种无被膜淋巴组织,富含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T淋巴细胞等。对入侵肠道的病原微生物形成一道有力防线。

http://baike.baidu.com/view/36052.htm
“人类只有经历过悲哀才能够知道什么是快乐,你只有经过死亡以后才知道重生意味着什么,上帝给人留下了四个字,那就是希望和等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