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 发表于 2022-12-14 10:25:00

新冠疫苗会致病?瓜可不能随便吃

本帖最后由 小杨 于 2022-12-14 10:26 编辑


作者:闵

新冠疫情三年,大家的日子都很艰难,负面情绪逐步积累也需要宣泄口,恰好在这个时候微博、微信等平台上“新冠疫苗导致肺结节”等类似新闻开始疯传,随后越来越多的吃瓜群众加入现身说法,打了疫苗之后脱发啦、腿疼啦、有结节啦,甚至感觉身边肺癌变多等等,也有些报道将矛头直指某个品牌的疫苗。那么,新冠疫苗真的罪大恶极么,某品牌的疫苗真的百害无一利?
肺部结节≠肺癌
先从大部分群众最在意的传言——“打了新冠疫苗引发肺部结节”说起,很多朋友都是癌症家属,对于这方面更是草木皆兵,看见“结节”二字马上就联想到肺癌,然而实际上肺部结节与肺癌之间还有非常大的距离,二者并不等同。
随着近年来薄层CT扫描越来越多应用于健康人群筛查,其清晰的分辨率相较以往的检查手段可以更多发现1cm以下的肺部结节,越来越多无症状磨玻璃结节(GGO)被发现,这些GGO也并非全都是肺癌,要结合大小、实性程度等多种因素判断。
根据《上海市肺科医院磨玻璃结节早期肺腺癌的诊疗共识》中总结直径小于5mm的纯磨玻璃结节(pGGO)多数为不典型腺瘤增生,大部分仅为良性增生,约占97%。很显然,即便发现结节也并非一定是肺癌。事实上其他很多肺部疾病都可能导致结节,比如结核、肉芽肿、感染乃至肺炎,新冠在CT影像上的一个特征即包括GGO(如下图)。总之“肺部结节”与“肺癌”之间并不能直接划等号,成年人由于工作、生活压力以及环境污染等各种原因都可能产生肺部结节,诱因众多而多数仅为良性病变,不必过度畏惧也不要掉以轻心,若发现结节就遵医嘱保持复查随访以便及时处理。
打了疫苗之后身边肺癌变多了?
这些也是很多家属所担心的,多数是看到上一条传言之后开始自我怀疑。恰好近日我国《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发布,《报告》统计数据截止2016年,《报告》表明我国癌症发病率逐年上涨趋势,其中肺癌仍是整体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种,女性肺癌发病率还有上升趋势。
再具体到省市,有统计表明重庆市自2006年至2020年期间肺癌发病率从37.52/10万上升至78.59/10万,男性肺癌发病率每年以4.71%的比例上升,女性肺癌发病率则以年均5.65%的趋势上升,2006-2012年与2013-2020年的发病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差异;桂林市三家医院自2002年至2020年确诊肺癌病理呈逐年上升趋势,自2018年后女性腺癌占比也呈增加趋势;根据上海疾控中心数据,自2002年至2016年为止,肺癌为上海整体人群中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种,男性发病率自2002年至2010年以年均1.35%的速率下降,但自2010年后至2016年止,每年以1.67%增速上升,2016年当年肺癌发病率47.46/10万,女性发病率在2002-2010年之间保持稳定,之后则每年以11.31%增速上涨,2016年发病率已达32.82/10万。
可以看到我国各地的肺癌发病率在近20年间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甚至2010年前后上升幅度开始增大,总不能是新冠疫苗在问世之前就已经悄悄地改变世界吧?各位感觉身边患癌人群越来越多并不错,这是长久以来的趋势,可能有多种因素导致,至少目前没有证据可表明新冠疫苗是其主因。
疫苗上市途径不正规?
除了“疫苗引起肺结节”的传言以外,流传最广的莫过于某品牌的疫苗上市途径不正规,这也降低了很多网友对疫苗安全性的信心,那真假到底如何?
其实仔细看看那些黑料(在此就不放截图了,毕竟网上传播已经够多),并不是当前产品的新闻,有些甚至追溯到10年前的纠纷,颇有些翻旧账断新案的意思,既然商业方面的水这么深,我们就暂时不去深究,营销手段与产品自身毕竟还是有点区别,这方面等到官方通告更稳妥。
就事论事,我们还是看看疫苗自身的相关资料,时至2022年12月4日,WHO官网上可查询到的经WHO验证并推荐使用的疫苗包括以下7种(见下图),科兴疫苗也在其中。
既然觉得国内数据不可靠,那就看看国外的,土耳其使用科兴疫苗的保护效率为84%,智利为67%,印度尼西亚为61%,巴西为51%,免于住院的保护效率分别为100%(土耳其)、85%(智利)以及100%(巴西),是符合当初“新冠疫苗不能杜绝感染,但可以大幅降低重症发生率”的宣传教育的;再相比国药疫苗的预防有症状感染的效率为79%,预防住院效率为79%,莫纳德疫苗的防护效率为93%,对重症防护率为98%,两款国产疫苗的防护效率差异不算很大,莫纳德mRNA疫苗的研究数据看起来更好一些,不过这并不说明科兴疫苗“假”。
另外很多群众关心的安全性问题也是有据可查,WHO公布的资料数据60岁以下人群接种科兴疫苗7天内发生任何级别与任何类型不良反应的概率为72.11%,安慰剂则为64.82%,其中绝大多数为1级的轻度反应;7天后的任何级别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68.52%,安慰剂则为56.73%;60岁以上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低一些。
总体来说此款疫苗耐受性在可接受范围内,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分为全身性反应,如咳嗽、发烧、肌肉疼痛、头疼、乏力、恶心想吐、厌食、呕吐、过敏;以及局部反应,如注射部位的疼痛、肿胀、发红变硬等;另外还可能有些预计以外的不良反应,严重的发生率不高,类型也较复杂,在此不一一列举。基于以上数据,WHO认为科兴疫苗是一款安全可用的疫苗。
后记
网络热帖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播速度难以想象,在疯狂的热度背后,我们更应该冷静的思考问题,至少目前没有直接证据可以将“接种疫苗”与“诱发癌症”两者联系起来,也没有证据表明国内已经上市的新冠疫苗存在有效性或安全性方面的漏洞。
企业商业方面的陈年黑料确实影响公司累积的信誉,可以成为不选择其产品的理由,但并不直接证明疫苗是假冒伪劣产品。
健康人群建议多了解疫苗,减少无谓的恐惧,避免盲从盲信;对于肿瘤患者,虽然目前已有相关疫苗接种指导原则,个人还是建议在与自己主治医生充分沟通并评估风险后再考虑是否接种。
参考文献 Wei W, Hu X, Cheng Q,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common and severe COVID-19: the value of CT texture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European radiology, 2020, 30(12): 6788-6796. 丁贤彬, 吕晓燕, 毛德强, 等. 2006—2020 年重庆市肺癌发病率长期变化趋势.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2. 金美华,唐娟,秦家丽,黄燕萍,魏亚敏,郑锦花.2002—2020年间的肺癌流行病学分析.华夏医学,2021,34(06):34-38.DOI:10.19296/j.cnki.1008-2409.2021-06-009. 吴春晓, 顾凯, 庞怡, 等. 2016 年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与 2002—2016 年的变化趋势分析.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10): 879-89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ackground document on the inactivated vaccine Sinovac-CoronaVac against COVID-19: background document to the WHO interim recommendations for use of the inactivated COVID-19 vaccine, CoronaVac, developed by Sinovac, 24 May 202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往期回顾丨闵的其他精彩文章
MRD≈血液基因检测?还分不清DNA、cfDNA以及ctDNA?一文讲明白蜡块与切片是什么,可以外借吗?病理报告如何指导做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的测序深度,是越高越好吗?院内和院外基因检测的区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冠疫苗会致病?瓜可不能随便吃